在线咨询
管理员
 
《南通日报》十大女性改革新闻人物之一、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陆亚萍: 蝶变,创出沉香产业链
(发布时间2018-10-16 09:40:04 )

 

十大女性改革新闻人物之一、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陆亚萍:
蝶变,创出沉香产业链

 

 

 

十大女性改革新闻人物之一、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陆亚萍:

蝶变,创出沉香产业链

本报记者 张坚

沉香“沉”得淡定内敛的品质和千年修炼而来的“香”气,可以唤醒人们找到生命的本真。我喜欢沉香的迷人品质,但应该让更多的人来分享。

抢救保护沉香文化资源的同时,我也在改变自己的财富观,积小善为大善,将这个产业做成传承文化、利国利民的好事善事。

——陆亚萍

狼山脚下,滨江水岸,江苏亚萍国际艺术馆并不显山露水。但是,作为中国沉香艺术的新地标之一,此地引得国内外众多宾客闻香而来,走进馆藏珍品所透出的氤氲香氛之中。

“2017年,就有26万人次踏访亚萍沉香艺术馆。要知道,我们的艺术馆还没有正式对外开放。”

陆亚萍对于她一手缔造的这方艺术宝库自信满满,“看过我这里藏品的人,都会被震撼。”

陆亚萍还是那个陆亚萍。当年的风风火火依稀可见,如今又多了一分淡泊从容。在南通本土知名企业中,最富个人色彩的,可能当属亚萍集团。她白手起家打造的商业奇迹,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励志故事。

她曾是亚洲最大的轻纺市场里领跑万商的“花布大王”,如今是享誉国内沉香艺术界的领军人物,更是连续履职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这些耀眼的光环并没有让她忘记初心。

在陆亚萍获得的数十个荣誉中,比起中国十大女杰等响亮的称号,更令她难忘的是“改革开放30年十大女性改革新闻人物”。

陆亚萍记得,那是2008年的11月28日,她在改革开放30年妇女发展论坛上获得此项殊荣。同台领奖者是这样一批光芒四射的巾帼英杰:李谷一、郭凤莲、宋鱼水、于丹……她们在各个领域共同谱写了改革开放的女性赞歌,陆亚萍是全国民营企业的唯一代表。

当时的《中国青年报》记录下陆亚萍获奖之时的感言:“民营企业家的财富既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有了钱要目光远大,胸怀宽广,承担社会责任。”

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陆亚萍的感言,变成了她精彩的实践。在转型中提升自己,在担当中完善自己,从改革开放之初一路走来的她,在新时代绽放出更美的自我。

寻香记:

与沉香结缘27年,花布换来新天地

陆亚萍的创业之路, 从一把剪刀、一根尺子起步。

1978年末,在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开启之时,在江苏南通,海门麒麟乡,23岁的农村姑娘陆亚萍经过彻夜难眠的煎熬,作出了人生的第一次抉择。

高中毕业返乡后,陆亚萍的梦想是当一名乡村女干部。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希望的田野,陆亚萍萌生出新的念头,如果能通过经商赚钱,人生会不会是另一种模样?

靠一双磨出了老茧的巧手、一副累不夸的脚板,她用一辆旧自行车驮着亲手缝制的服装走村串巷,一路坎坷,一路奋进,经过数十年的打拼,江苏亚萍集团已成为集布业、服装、家纺、百货、文化产业等产业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在外界看来,主营现代家纺的亚萍集团对产业进行了最大化的前延后伸,其商业布局已经完成;互联网经济崛起之时,人们关注着亚萍集团还有什么后手应对。

陆亚萍再度实现了精彩蝶变。作为江苏最大的文化产业项目之一,亚萍国际艺术馆群悄然崛起,形成了完整的沉香艺术及文创衍生品产业链。

许多人都不明白,陆亚萍是何时完成这一华丽转身,如何“变”出这满堂奇珍?

事实上,陆亚萍进军文化产业的时间,比人们想象得要久远得多。

“我与沉香艺术品结缘,算起来已经27年。”陆亚萍回忆,1991年,当时她还在南通城最热闹的人民路商圈承包新世界轻纺城等三个门店,开创“亚萍服饰”的牌子。在前往浙江柯桥考察市场的过程中,陆亚萍听台商谈起沉香及沉香木。一寸沉香一寸金,一根木头可以让人一辈子衣食无忧。听者有心,陆亚萍开始关注沉香。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陆亚萍带着辛苦打拼攒下的200万元家底,率领15名员工进军浙江柯桥,在中国轻纺城这个亚洲最大的纺织品批发市场安营扎寨。

陆亚萍是第一个进驻柯桥市场的江苏人,第一年产值就达到9500万元,第二年1.5亿,第三年2.7亿,一跃成了中国轻纺城的头号布商。小小花布成了连接世界的大舞台,陆亚萍设计、生产的“亚萍”牌花布成了外商抢手的爆款,以每天50万米、5个集装箱的规模,销往16个国家和地区。

柯桥岁月,正是陆亚萍收藏沉香的黄金时期。陆亚萍收购的手法也很简单:以物易物,用布换木。当时,东南亚等地对花布需求量巨大,却缺少资金,外商提出用沉香木等木材来换。深知沉香价值的陆亚萍认为,这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对于这一濒临消亡的珍贵物种的保护,是不分国界的。

机不可失,一场新的发展路径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绵延展开。

每天5个集装箱的华丽花布,换回了一堆灰扑扑的木头,这让身边许多人都不能理解。然而,陆亚萍嗅到了沉香里与众不同的香气。

沉香,自古位列四大名香之首,被誉为木中舍利、“植物中的钻石”,因自然界极为稀少而一香难求。

沉香是什么?在很多人眼中,可能就是一块不起眼的枯树朽木,而在陆亚萍心中,却是深山老林中数百年以上的香木吸天地日月的灵气精华,经过岁月的侵蚀、沉淀凝结而成。它外表质朴无华,但本质淡泊沉静,任凭千百年风吹雨打,潜心修炼,终成正果。

陆亚萍看中的,不仅是沉香不菲的价值和增值的潜力,更是其“一味盖万香”的独特气质,是打造文化产业的优质载体——既是传统香道文化的传承,又可以引领健康生活新时尚。“当年,我从这根根木头、片片沉香里,看到了亚萍集团的未来。”

如同蚂蚁搬家一样,陆亚萍将换购来的沉香木、金丝楠木等珍贵木材收藏到一处处仓库中。至于众香之王的沉香,更是她打造香道文化的首选藏品。

20多年的潜心收藏,累积成令人叹为观止的一大宝库:千年沉香树500多根,沉香艺术珍品4000多件,沉香片、沉香粉、檀香粉数十吨。这些,还只是创建沉香艺术馆时的初步统计。

不知不觉中,陆亚萍几乎成了国内拥有沉香资源最多的人。

筑梦者:

创立5个艺术馆,匠心再造新空间

2018年8月,位于南通开发区的江苏亚萍艺术馆5号馆开门迎宾。没有热闹的开馆仪式,就像位于长江畔、濠河边的另外几座亚萍艺术馆一样,静悄悄地向国内外宾客敞开怀抱。

这是陆亚萍自2013年以来创立的第5座沉香文化主题艺术馆。新馆陈列的是一批大型木类艺术精品,其中,最大的一件作品是32米的香樟木雕长卷《长城》。

“目前的几个馆整合起来,将是一座独一无二的沉香艺术博物馆。”陆亚萍的心中已经有了未来的蓝图,“我的博物馆之梦,已经做了很久。这些年的工作都是在准备。”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气质担当。南通的环濠河博物馆群之所以闻名遐迩,是因为南通博物苑的存在。清末状元、爱国实业家张謇于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此处也被视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张謇先生所撰的这一博物苑之联,成为多年以后一位小同乡的孜孜追求。

张謇的故里在海门常乐,这里正是陆亚萍婚后定居的夫家。陆亚萍开始做服装、布料生意,从常乐老镇到大生三厂,踏着状元公的足迹前行。状元故里的文化熏陶,让陆亚萍养成了文化自觉。她因商业合作踏访了国内外不少城市,每到一地,总是去看那里的博物馆。

“看到那些精美绝伦的博物馆,我就梦想有一天,做一个不一样的博物馆。”陆亚萍在寻梦,也开始筑梦。

沉香艺术品的积累让陆亚萍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巨资收购而来的这些珍品、孤品,是藏在深闺秘不示人,还是让其在艺术殿堂大放异彩?是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还是经过艺术的洗礼,以工匠精神营造出更完美的形神?

陆亚萍用重金、更用真情,邀请国内外工艺美术大师出山,根据这些珍稀木料的纹理、形状,精雕细琢成一件件传世杰作,赋予其新的生命力。陆亚萍说,既然沉香资源这么稀缺,就要格外珍视它,哪怕一块边角余料,也要打磨成艺术精品,将其价值挖掘到极限。

陆亚萍先后请来25位木雕老艺人施展绝技。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68岁,最年长的是来自台湾的大师,已经95岁。如今,其中的4位老人已经作古。

时不我待。陆亚萍说,这些可敬的老人,是最珍贵的“活宝”。抢救濒临失传的非物质遗产,远比单纯的收藏更有意义。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坚持,多项绝世技艺得以再现和传承。

目前,亚萍国际艺术馆馆藏数千件艺术珍品,涵盖了木雕、根雕、铸雕等多种门类,大的有两层楼高,小的可放掌中,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有精彩故事,每一个细节都凝结着创作者的心血结晶。镇馆之宝《老子出关》等先后获得中国第三届艺术品博览会金奖。“敦煌乐女”、“万马奔腾”、“千手观音”、“八十七神仙卷”等,件件都是国宝级珍品 。

让神秘的沉香走近消费者,则是陆亚萍的务实追求。她说,沉香具有广泛的艺术价值和药理价值,不能使之局限于小众,成为贵族的游戏,应该让她走向大众,飞入寻常百姓家。

亚萍集团利用丰厚的沉香资源,研发如何“为当下所用”,创新开发出沉檀香文创、消费衍生品,包括饰品手串、香皂精油、熏香礼器、文房四宝、原木家具等30多个种类,形成了完整的亚萍香道文化产业链。亚萍集团在南方专门开辟了数千亩的沉香木种植基地,为沉香衍生品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根基。在亚萍艺术馆小憩,你不但可以品到古法工艺制作的沉香茶,也可以在餐厅点一份飘香的沉香饭。沉香的魅力,在这里已经融进了生活的各种细节之中。

陆亚萍收藏、开发沉香的经历,本身就是沉淀凝香的过程。香道即是悟道,陆亚萍静下心来便有了这样的思索:

“企业家做到最后该给社会留点什么?不应该仅仅是物质财富,更应该留文化、留精神。进军文化产业,更多的应作为企业家的一种社会责任、文化担当。同时,我的财富观也随之一新,现代企业必须突破陈腐思维的锁定,尝试改变财富的存在方式,为国家、社会和百姓多做实事好事。”

下一个发力点在哪里?是打造一个集中华香道文化大成的沉香艺术博物馆,还是开辟一座让游客流连忘返的沉香小镇?陆亚萍仍在思索。但可以肯定的是,踩着国家鼓励民营资本进军文化产业的新鼓点,亚萍集团会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

商情录:

安置数千下岗职工,勇于担当新使命

“情节,打造奇迹的一串串珍珠;细节,决定成败的一滴滴水珠;大节,铸就价值的一颗颗龙珠…… ”

这是亚萍集团汇编成册的《商情日记》的目录提要。已经在亚萍集团推出了十多年的《商情日记》,是陆亚萍凝聚企业精神的一门绝招,曾获评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品牌,也是亚萍企业文化立身的闪光点。

陆亚萍要求不同岗位的员工将每天工作中的热点难点、意见建议,包括所思、所获、所感,都记录到商情日记中。陆亚萍将此作为与员工心灵沟通的“连心桥”,她每到下属的单位部门,第一件事就是将商情日记收上来看。工作再忙,她都会抽时间批阅点评商情日记。

“商情日记”,言“商”,是商场工作所需;重“情”,则是企业文化的体现。有人说,亚萍力推的“商情日记”,其实也是“情商日记”,在倾情交流中,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情商得到有效提升。陆亚萍将这些年的《商情日记》精编成厚厚的3大本,引导员工通过阅读对企业发展有更深入的认知。

紧随互联网时代的脚步,陆亚萍在坚持推动手写的商情日记同时,运用微信群与员工们紧密对接。她给自己安排了“群主”的新角色,有77个高管成员的“江苏亚萍国际艺术馆”微信群,作为一个交流工作的网络平台,没有一个人无故缺席。员工在里边的活跃度,每月都会统计考核。陆亚萍每天早晚都在朋友圈发布“亚萍感言”,与大家一起分享她的商道策略与人生感悟。“小小微信可远看一个人的人生”,她对移动互联时代的企业文化有了新的思考与体认。

如果说敢为人先的闯劲是陆亚萍事业发展的基石,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亚萍集团不断壮大的法宝。在企业转型做强文化产业链的同时,自身的企业文化也增添了更多亮色。陆亚萍喜欢到一线与员工面对面交流。每周一的大早,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出现在商场的晨会现场,讲的内容更多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陆亚萍曾对员工们说,“企业的‘企’字,是人下面一个止。没有了人,企业就将止步。这个‘人’,就是你和我,我们公司的每一名员工。”

亚萍集团现有员工5000多人,其中60%以上是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陆亚萍努力在企业营造家庭般温馨和谐的氛围,公司开到哪里,免费食堂就办到哪里。平时,她与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大伙都由衷地说:“亚萍董事长,她是我们的师傅,更像我们的大姐!”

回望亚萍集团的发展轨迹,也是陆亚萍践行企业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这一诺言的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尽管集团开拓国内外市场连创佳绩,陆亚萍始终没有忘记哺育她的江海大地。她先后斥资数亿元,收购了海门、如东、南通多座门店,让数千名下岗待业人员重新走上了岗位。

在对社会、特别对家乡作出贡献的同时,也锻造出一支富有竞争力、战斗力的职工队伍及运营团队。

2018年3月,连续3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陆亚萍赴京出席盛会。担任全国人大代表11年以来,陆亚萍提交议案或建议60余条,始终将为民代言作为“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崇海大桥建设、农民工技能培训、关爱失独老人、保护生态环境等等,陆亚萍提交的议案和建议,都是很接地气的话题。

“我每次发言,讲的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陆亚萍的自信,源自她的务实。

陆亚萍将安置下岗女职工、女大学生就业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抓手。在全国两会上,陆亚萍提交了《关于全社会都要关注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议案》,引起了与会者关注。“自己走过的路太艰辛了,现在,要尽我的能力,让努力向上的年轻人获得成功。”亚萍集团成立了“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陆亚萍作为创业导师言传身教,激励了一批批女大学生投身到创业创新的实践中。

一位女大学生毕业在亚萍国际就业后,觉得站柜台很丢人。陆亚萍看到后找她谈心,说起当年自己首次摆摊所受的磨难,鼓励年轻人从基层做起,为梦想而拼搏。她的这些肺腑之言,让不少大学生深深受益。许多学子都慕名来寻访陆亚萍,请她为今后的发展指点迷津。

陆亚萍数十年不改布衣本色。办起“亚萍儿童慈善基金”“亚萍春蕾班”,先后捐款捐物近上亿元,荣获江苏道德模范、省慈善之星等称号。

“我的名字,我的品牌,我的企业,我的人生”,陆亚萍以她数十年的亲力亲为,成为亚萍集团的最佳代言人。

走进新时代的陆亚萍,回味着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时聆听到的时代强音,立足江海大地,满怀豪情绘制新的发展蓝图。

她的梦,已经融汇到美丽的中国梦之中。

【返 回】
友情链接  
苏ICP备11044219号      版权所有&2014 © 亚萍集团                  联系我们   人力资源咨询   业务咨询与建议  
欢迎给我们留言 关闭
姓名:
电话:
E-mail:
内容:
 
显示在线留言